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王子鱼就起床了,但是他也没啥事可以做。
搁在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慢慢地掰着苞谷了。
但是前两天刚下过一场不小的雨,虽然现在是晴天,但是农田里也只是硬化了浅浅的一层,底下希然饱含水分。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三轮车还是手扶都没办法开进去收玉米,只能等天再晴上几天。
王子鱼以前看课外书的时候,有看到说美国那边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收割玉米的办法,他十分的羡慕。
青渭市处于秦省关中平原的东部,属于典型的温带气候,农作物以冬小麦和玉米为主。
自王子鱼记事起,每年都是在种小麦、收小麦、种玉米、收玉米的农事上循环。
当然,中间还有像除草、除苗、施肥、浇地这样的杂事,这里的每一项,除了浇地,王子鱼在干活的时候,都度日如年。
因为浇地的时候,只需要王子鱼在差不多的时候看看水浇到哪里了,不需要他拎着铁锨去为水改道什么的,这些工作都是王子鱼的爸爸干的。
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手扶拖拉机从井里将水抽出来之后,确定手扶拖拉机不会因为缺水而熄火。
其余的时间,他都可以找一处有树荫的小平地,铺上一层塑料纸,然后趴在塑料纸上看书、写字;甚至是发呆,或者去观察田间地头忙碌的蚂蚁。
这是他关于农活痛苦的回忆中,唯一一点可以称得上是乐趣的地方了。
而在王子鱼年幼的时候,种小麦还是需要人工去撒种。
印象中的爸爸妈妈每人都会背一大袋小麦种子,然后站在田间地垄上,一把一把地把小麦种子撒在地里。
这种小麦的方式,极为费时费力,但因为生产力的落后,没有更好的办法。
千百年来,关中平原上的人们都是这样种的。
冬小麦的种植,一般都会放在玉米收完之后,这个时候的节气一般是在寒露与霜降之间。
太早的话,玉米还没收,也种不了。如果太晚、在霜降之前还没把小麦种到地里的话,那么由于霜降之后气温会骤降,小麦的长势会受到影响,来年歉收就是大概率的事情了。
因此就有这样一句话: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后来再大一些的时候,村里就慢慢使用小麦播种机去种小麦了,人力慢慢地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而王子鱼的家里,也没有那么累了。
但是收玉米不行,因为玉米杆会长的很高,而玉米棒子,青渭人管它叫苞谷,则一般会结在玉米杆中间左右的位置。
由于玉米杆有高有低,所以这些玉米棒子的位置也不固定,再加上目前的机械化并没有发展到大洋彼岸的那种层次,所以一直到王子鱼上高中的时候,都是以人力为主的。
在这些农活中,王子鱼最不喜欢的就是掰玉米了。
因为玉米是在10月初左右成熟的,而这个时候的气温,最高时依然会有30多度。
尤其玉米杆很高,叶子又宽又长,人进去之受就跟进了蒸笼一样,别提有多难受了。
最不爽的是这些叶子还会在胳膊上、脸上划出一道道红印,而在蒸笼一般的玉米地里又会出很多汗。
汗水又含有大量的盐分,因此当汗水流过这些红印的时候,就会又疼又痒。
但是为了抢时间种小麦,这些累与痛都是家里的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
每当这个时候,王子鱼就希望自己赶快长大,好好读书,早早逃开这种生活。
读书是他唯一的道路,他一定要考上大学,要不然就跟村子里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初中毕业——有一些人会好一点,但也止于高中毕业——就踏上了去粤省打工的列车,在那边辛苦打工七八年,然后回来盖一座新房,继续过着打工或者下地劳作的生活。
王子鱼也希望有朝一日去沿海城市看看,但不想以打工的方式去,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事业有成,去这些繁华的沿海城市去旅行。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11点吃过早饭,王子鱼的妈妈就开始蒸馒头了。
做馒头用的面是她昨天晚上就准备好了的,经过一早上的发酵,现在已经一大盆了。
她给案板上铺上一层面粉,然后把发酵好的面团倒在了面粉上,再给上面添了一勺碱面,就开始熟练地揉搓起来。
王子鱼也没有闲着。
他先是给锅里添了水,然后从后院装着小碳块的袋子里夹了一些炭块出来,放到了灶台专门放置炭块的小槽里,留了一些干的起锅用之后,再把剩余的都敲碎,加了点水和成糊状,准备等会用它们来做烧火主力。
随后,王子鱼又从后院的角落里曳了一把软柴禾放在灶台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