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大厦顶层,总经理办公室。
查良镛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着手中最新一期的《亚洲日报》。
副刊版面上,《寻秦记》的故事已渐入高潮,项少龙身处秦朝权力漩涡的中心,每一步都惊心动魄,每一段情仇都荡气回肠。
作为《明报》的老板,他极少这样关注一张对手的报纸。
《亚洲日报》例外,从横空出世到现在才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港岛销量最高的报纸。
不止是《亚洲日报》独特的报道方式与内容模块,其上连载的这部《寻秦记》小说,绝对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
金庸此时正看得入神,指尖有些无意识地在报纸上滑动着,此举就仿佛他也正在触摸那些鲜活的人物和无比壮阔的历史画卷。
不得不说,作为武侠大家,金庸自身对小说的要求是极高的,以至于那些能刊登上《明报》上的小说,许多他都只看个开篇就看不下去了。
正是因此,他才尤其觉得《寻秦记》的可贵。
看着看着,他时而眉头紧锁,为项少龙的险境担忧;时而又忍不住轻轻喟叹,为那奇绝的想象力和宏大的历史叙事所折服。
“唉……”
一声悠长而复杂的叹息,不禁从他的口中溢出,而且还是带着深深的遗憾感,叹道,“如此奇书,开一代穿越历史之先河,格局恢弘,人物鲜活,笔力万钧……竟未能在我《明报》首发连载!明珠暗投,憾事,诚为憾事啊!”
那种错失了瑰宝般的痛惜感,再次萦绕在他的心头。
他慢慢的放下报纸,摘下了眼镜,然后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的位置,但是心中的那份不甘却越发的清晰起来。
他就想不通了,自己都公开发出了自己这个“武林盟主”的召集令了,《寻秦记》的作者黄易怎么就不为所动呢?
待在满身铜臭味的小林天望那里,有什么好的啊!
笃笃笃。
就在这时,外面的敲门声响起。
主编王阳推门进来,脸上却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古怪神色说道:“查生,《亚洲日报》的总经理高乔浩先生来访,说……有要事与您相商。”
“高乔浩?他可是小林天望的头号狗腿。”
金庸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小林天望的这名心腹大将,此刻登门?绝非寻常。
他迅速重新戴上眼镜,然后恢复了一贯的沉稳态势,淡定地说道:“请他进来。”
很快,高乔浩被引了进来。
虽然是第一次到《明报》大厦来,但他的步履沉稳,神色平静,向金庸微微躬身说道:“查先生,冒昧打扰。”
“高乔先生客气了,请坐。”
金庸保持着礼貌,示意王阳也坐下,然后笑着问道,“不知高乔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说这话时,他的目光一直盯着高乔浩,心中在暗自猜测,莫非是小林天望野心膨胀起来,到处收购,现在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明报》头上来吧?
高乔浩却是没有落座,而是从随身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然后直接便放在了金庸面前的红木书桌上。
“查先生,请您先看看这个。”
金庸有点疑惑地拿起文件。
他看到,里面是一些tvb的艺人基础合同复印件,条款苛刻,年限长,补偿低,违约金奇高;
还有几张偷拍的其他艺人合同关键页照片,内容大同小异;
以及一份整理出来的关于tvb艺人微薄薪金与高强度工作的匿名控诉。
对于这些资料,金庸快速浏览着,但是眉头却渐渐皱起。
他办报多年,对媒体行业生态自然了解。
tvb合同的苛刻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邵氏以苛刻的训练艺人和控制成本著称。
但当这些详实的证据,如此集中地摆在了他的面前,依旧是让人不由得有些触目惊心。
“高乔先生这是何意?”
金庸放下文件,目光十分锐利地看向了高乔浩。
虽然对方这次到来,不是盯准了《明报》为目标,但拿出来的这些东西,也足够引起了金庸的警惕心来。
这小林天望还真不是好惹的,还真像是一条疯狗般,咬住了tvb就不肯放,竟然连这些资料都弄到了手来。
至于高乔浩为什么将这些资料带到他面前来,这还用说么?肯定是想要借刀杀人!
不过,尽管他的心中已有所猜测,但语气里却还是带着一丝玩味,说道:“莫非小林先生是想……借我《明报》之口,替他讨伐tvb和邵生?为柳小姐和那位刚解约的吕小姐出气?想法是不错。这些合同条款,确实苛刻,说出去能引起不少议论。
不过,高乔先生,你觉得这可能吗?《明报》与《亚洲日报》虽非死敌,但也是市场竞争的对手。
我与邵生相识多年,虽非至交,也有几分香火情。tvb如何对待旗下员工和艺人,这是邵氏内部的经营管理之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市场行为而已。外人,有什么资格置喙?更遑论让我查良镛在《明报》上撰文讨伐?”
金庸的目光再次扫过那份文件,然后摆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说道:“小林先生这次,怕是真被收购丽视失利的事情气昏了头,失了智吧?想用这点所谓的‘把柄’去撼动邵氏和tvb?天真!这些材料,充其量只能算花边新闻,哪家小报登一登,博点眼球罢了,于我《明报》,毫无价值。想让我出手?这点东西,还不配。”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自然是毫不留情,带着他那文坛泰斗和报业巨子的傲然之色。
毕竟,他在港岛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最值钱的就是笔下的文章了。
用自己的文章,帮对手去打击另一个对手?
还是为了一点艺人待遇的“小事”?他金庸可没那么的廉价。
而且,对于他而言,做这事并没有多大的好处,除了能让《明报》博一点眼球之外。
然而,面对金庸的拒绝和嘲讽,高乔浩却是不慌不忙地从公文包内层,又取出一个薄薄的信封,还有一个小型的录音机来。
“查先生所言极是。”
高乔浩将信封推到金庸面前,“所以,老板还让我带来了这个。请查先生过目,再听听这个。”
信封里是几张照片:一张是吕瑞容和父亲一起走出某处挂着“财务公司”招牌的昏暗门面的侧影,两人的神情凝重,身影落寞。
另一张则是吕瑞容偷拍到的港姐苛刻条件的合同照片。
同时,高乔浩也按下了那带来的微型录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