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我这一次还是算了吧!”
贾东旭再三考虑,决定放弃。
但这一次大家伙儿都没人说他什么了。
因为搞军工要签生死状这事儿,换他们也不干。
做人嘛,主要还是为了开心。
签生死状什么的,没必要。
赵博远见贾东旭没这个胆魄,也就不说什么了。
第二天,赵博远到轧钢厂继续拆卸米格15引擎。
米格15属于是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
它没有螺旋桨,主要是靠气流推动。
属于单个发动机引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发。
这种引擎的构造十分复杂,
属于也就是赵博远、张云师傅、周念国师傅几位高级技工才敢动手。
尤其是赵博远和张云师傅,都是钳锻双修。
此外,赵博远还懂模具、焊接这些。
因此,他和几位大师傅一起合力,花了半个多月时间。
还是把这引擎给拆卸了下来。
[您拆卸米格15发动机,领悟了‘发动机引擎组装’]
[您研究米格15发动机,领悟了‘发动机引擎改良’]
[您仔细分析了发动机材料,领悟了‘发动机材料组成’]
赵博远一点一点的将这发动机技术吃透吃烂。
实际上,再复杂的东西,也都是由简单的零部件一点一滴的组成。
在这个年代,喷气发动机技术大家都是刚起步。
甚至很多技术,说白了就是打仗打赢了从别人那搬来的。
譬如战斗机,三德鸟在这方面有独特造诣。
再加上大熊自家的技术。
于是就造出这喷气式的米格15。
你不能说这玩意儿多简单。
但在专业人士眼里,这玩儿说复杂,也就这么点儿事儿。
就像对于电脑小白来说,看程序代码如看天书。
但计算机高手看来,每一行代码都代表着它的用处。
比如这一行是前端图片代码,如果删掉那么网页上的顶部的图片就没有了。
而整个网站的网页,就是无数这样一行行的代码组成的。
所有的网页加起来,就是这个网站。
战斗机的发动机引擎也是这个道理。
无非是搭积木一样,用无数的小技术形成整个引擎。
在大师级悟性逆天能力面前,这没有多大的秘密可言。
至于建造技术。
一句话。
我们的人并不比大熊的人蠢,也不比他们差!
“相关的资料图纸,我这边整理一下。”
“过两天,咱们就开工!”
赵博远研究透这些技术之后,就通知厂里。
每个小组细致的划分每一块的业务!
比如有的人锻造细管,又的人做符合尺寸的滚轴。
还有的人做特殊的螺丝、螺帽。
至于最难的叶片这些,赵博远可以,张云师傅也行。
中午吃饭的时候,厂长询问发动机的进展。
“还行吧,大家都已经开始在做了。”
赵博远一边吃着饭,一边说。
“因为是刚起步,第一次做,所以时间要慢一点。”
“等到第一个成功以后,第二个就会轻门熟路不少。”
“到时候第三个、第四个,基本上就意味着速度加快的同时技术也逐渐成熟。”
曾厂长听了很高兴了,给赵博远倒了杯茶。
赵博远接过去喝了一口,很受用啊,说道。
“这事儿厂长您不必担心,我们出手绝对没问题。”
曾厂长喜上眉梢,接着问道。
“那要是造出来了,咱们怎么测试个发动机呢?”
“很简单啊。”
赵博远说。
“主要测试推力这些就行了。”
“至于测试推力怎么测,我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好比用秤秤东西。”
“只不过秤是往下吊着东西。”
“而引擎是水平方向去测试推力。”
“原理是一样的,这东西我们可以造出来。”
这轧钢厂别的东西没有,制造东西的工具多不胜数。
只要你有想法,造个推力测试机器还不是轻轻松松。
当然了。
受限于时代因素,有很多东西还是没有的。
比如“风洞测试”这些时髦的玩意儿,要后世才有。
当前时代不太讲究这个。
哪怕是米格15,人家都大批量生产制造了也没什么风洞测试。
有很多的东西数据测量什么的到位了,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基本就不会出错。
还有就是这个年代的战斗机,很多技术受限于卫星这些。
所以信息化程度,基本没有。
没有卫星,没有互联网,没有星链,没有“北斗导航”。
但是有雷达,有导弹。
有浅绿色的液晶显示屏。
事实上战斗机也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也行。
后世互联网上也能找到飞机以及战斗机的内部驾驶舱图片。
那就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按键。
稍微搞高端一点的,也就鹰酱那辅助头盔可以辅助进行瞄准。
但是没那玩意儿,歼22也没有那个头盔,难道我们的战斗机就不行吗?
照样行的很!
战斗机,关键的指数就那么几个。
雷达厉害,找得到!
导弹厉害,撵得上!
速度够快,跑的快!
基本上就是地面大型雷达发现敌机,我方战斗机紧急升空迅速拉近战斗范围。
然后超视距一发导弹打过去,实在不行就两发。
至于什么“狗斗”、“机炮互射”。
说实话主要是拍电影需要这些镜头体现双方惊险互搏。
否则现实里战斗机根本都碰不着面,看都看不见就可以干掉对方。
平平无奇就能一发绝杀!
三个月以后,名为“太行”的发动机引擎。
在红星轧钢厂制造出来。
曾厂长、战老、徐大志等人悉数到场。
“‘太行’发动机,原理是取自于米格15的‘bk1’。”
“在了解‘太行’之前,我们必须知道。”
“‘bk1’发动机,是一款涡轮喷气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