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景朝京都。
天还是茫茫亮,街面上只有稀稀拉拉少量身影。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伴随着一道洪亮的声音,“北方大捷,北方大捷,杨将军大败匈奴,成功夺取偏头关……”
什么?
街面上人群无不面露惊愕。
“大败匈奴?夺取偏头关?偏头关不是在西夏手中嘛,怎么……”
“对啊!到底真的假的?红衣将军拿下偏头关?不是说红衣将军去了西边前线吗?”
“蠢货!这是八百里加急,怎么可能有假。”
“没错!红衣将军威武!”
“……”
偌大的街面瞬间沸腾。
不奇怪,外三关一直是景朝的痛,景朝的命门,且这些命门一直掌控在他人手中,如今红衣将军成功夺回其中一处,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一点,西边战事已经传开,京都百姓人心惶惶,毕竟以往面对西夏,景朝几乎都被压制。
而如今,西边还没有消息,偏头关却突然被拿下,可谓振奋人心。
皇宫。
此刻正在早朝,赵天行一向很少举行早朝,但这几天不同,西夏突然兴兵,又有匈奴入境,还有太平教在暗中虎视眈眈,偌大的景朝风雨飘摇。
赵天行脸色也是极为难看,口中问道:“西边情况如何?”
兵部尚书何东来,连忙上前道:“回陛下,前线暂时还没有消息……”
吏部尚书曾布道:“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说明前线将士抵住了西夏大军的冲击……”
以往,西夏大军来犯,前线都是输多胜少。
眼下没有消息,说明没有兵败,确实也能算个好消息。
当然,这显然不够。
有大臣出列道:“陛下,西夏大军来势汹汹,又有匈奴骑兵入境,加上太平教虎视眈眈,我朝怕是顶不住,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与西夏和谈……”
“不错!前线一旦战败,各线并起,后果不堪设想。”
“臣附议!”
“……”
有不少大臣站了出来。
太子赵恒闻言冷道:“西夏亡我景朝之心不死,都到了这个时候,诸位大人竟然还想着和谈?”
“太子言重了,我景朝和西夏一直相安无事,并共同对抗匈奴,虽偶有摩擦,但并未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这次的事,皆因杨傲君擅自斩杀西夏使者而起……”
“不错!使者被杀,西夏有此反应实属正常,反倒是杨傲君,为一己私仇,枉顾国家大义,臣以为,这件事该由她负责。”
“臣附议!”
“……”
附和的声音还不少,可能是以往被西夏吓破了胆。
再加上,杨傲君斩杀西夏使者,确实违背国与国之间的道义。
主和派的官员自然抓住不放。
太子面色铁青,口中怒斥:“放肆!真以为交出杨傲君,西夏就会收兵?异想天地,只要景朝和北周结盟,这一仗便无可避免。”
说着他又看向赵天行道:“父皇,两国结盟已经达成,眼下正是最好的机会,只要打赢这一仗,我朝便能突围,摆脱西夏的钳制……”
“话虽不错,但前提是打赢这一仗,西夏大军来势汹汹,匈奴骑兵肆虐,还有太平教,这一仗怎么办?”
“不错!莫说西夏大军,就说眼下的匈奴,该如何应对?”
“此役一旦战败,景朝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