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和晓芙在小酒馆分手后,鸿影就再也没和她见过面。他跟往常一样,忘记了此前两人间的无谓的争吵,又一次寄希望于爱情的幻想。可这一回,他给她打电话,要么是她推说有事,要么就是连电话也没人接。鸿影为此忧心忡忡。他极需证实他所爱的人始终爱他,以便再次将幻想当成真实。他无心工作,百无聊赖地蜗居在屋里。
一天傍晚,他在大街上溜达,正为自己形单影只而伤情时,忽然看见一个戴墨镜的男青年迎面走来。鸿影认出了他就是那天在小酒馆里喝得酩酊大醉的人。鸿影想避开他,假装对他视而不见,可青年男子却大大咧咧地走向前打招呼:
“好久没看到你了。最近怎么没见你来呢?”
“你们的论调太超前,不适合我这样孤陋寡闻的人。”
“别这样计较嘛,大家都是朋友,爱说啥就说啥。你那天说得很精彩,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今天有空的话不如一起去坐坐?”
“我还有事。”
“你女朋友也在那。”
“她也在那?”
“没错。你不去陪陪她吗?”
“那走吧。”
鸿影跟着青年男子走进了小酒馆。男青年将他介绍给其他人认识,并趁鸿影没留意时低声说了一句简单明了的话:“那天的炮竹。”
青年男子把鸿影撂在一边,就和其他伙伴闲聊起来。他们兴致不高,嗓门却很大。谈话东拉西扯,既心平气和,又吵吵嚷嚷。你抛一句,我接一句,既像在嬉戏,又像在胡闹。鸿影神态严肃且寡言少语,看上去落落寡合。他在这个马蜂窝似的小圈子里并未发现晓芙的身影,不免有点失望。
鸿影无心继续呆下去,正当他准备离开之际,他留意到角落里一个人的身影似乎很熟悉。鸿影认真辨认了一下,看见那个人居然是晓芙。是的,的确是晓芙,同时身边还紧挨着另一个男人。鸿影认出那男的正是唐文采。两个人聊得异常地投入。唐文采笑容暧昧地大献殷勤,晓芙则利用她那双漂亮的眼睛频送秋波。桌面上,他动情地握着她的手,桌面下,她顽皮地用腿挑逗着他。唐文采似乎说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让晓芙笑得合不拢嘴,他便借机在她嘴上亲了一口,她也满不在乎地回吻了他一下。
鸿影的脑袋“轰”地响了一声,感到一阵眩晕。他既不叫嚷,也没有任何发怒的动作,只是张着嘴仿佛喘不过气似的。他把手紧紧地压着前胸,觉得心都快要炸裂了,脸上痛苦万状。他猛地转过身,穿过大厅,跌跌撞撞地冲出了门外。他走在黄昏中的街道上,眼前一片混浊,也不知道此刻在哪条街上,更不知道向哪里去。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没有多少行人,两排街灯平行地向前伸展开去,在远方交叉在一起。这种交叉实际上是眼睛的错觉,两排路灯永远不可能汇合。
鸿影失魂落魄地回到住所,倒在屋角的一张椅子上,一动不动地坐了两个小时,像个老头似的佝偻着背,默默流泪。终于,他在恍恍惚惚的境界中挣扎起来,万般艰难地扒掉身上的衣服,七零八落地扔了一地,一头钻进床上,拿被子蒙住了眼睛。他自以为睡着了,但时时刻刻地惊醒,随后又堕入昏乱的懵懂状态。荒唐的噩梦总是盯着他,即便睁开眼睛的时候也不能避免。卧室的空气非常闷塞。他半夜里醒来,浑身是汗,呼吸急促,尖锐的痛苦像刀子一般直刺他的心窝,难受得差点要叫出声。他怕人听见,把被单堵住嘴巴,自以为发疯了。房间里寂静无声,只有小铁床在地砖上索索颤抖。
次日,他像平常那样出门,那张脸因苦熬了一夜而变得苍白凹陷。他的精神被洗劫一空,但还没有从晓芙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他不能同意这个结局,试图为自己制造一个假象,执拗地希望让往日隐忍而充实的精神复苏,但实属徒劳。什么也比不上几个月的爱情更让他身心疲惫。他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回头也无济于事,只有继续前行。人生之路来了个急转弯,景致便面目全非,似乎到了最终向身后的一切道别的时候了。
午后的天气阴冷,稍有雪意的云雾,在狂风的吹动下飘过城市的上空,灰色的天穹在雾霭中变得朦朦胧胧的,枯树光秃秃的枝桠在刺骨的寒风下瑟缩发抖。鸿影从早上起来就感到冷,而且一直没有暖和过来。他饿着肚子在马路上独步了好长时间,当经过市图书馆时,几乎快被朔风冻僵了,便蛰了进去借以取暖。
进入图书馆,气氛就变了。外在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思想却愈加明晰。时间似乎接近了某种时刻,在半睡半醒之间,整个世界可以在想象中重新构建了。鸿影在不知不觉间被那隐隐闪光的书籍所发出的神秘法术召唤和引诱。四周一片寂静,他从混沌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恢复了敏锐直觉,眼睛和手指恣意地在整齐的行列中漫游。在傻乎乎的青年时代,他就梦想着当一个图书管理员。不论是路过的书店或是与公众分享的图书馆,都是令他着迷的地方。从他第一次踏入图书馆的时候起,就受到它迷宫式格局的吸引,感到图书馆具有语言魔力以及心灵感应的无比神通。
鸿影穿行在无尽的书架之间,沿着按数字编号的通道来回移步,选择这本或那本书,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原因,可能因为喜欢某个封面、书名,或是著者;可能因为某种预感、奇想,使他觉得此书专门为他而写;可能因为在书中找到某个人物或细节,能让他把一切都忘掉;可能因为他相信在任何一本书的任何一页里,也许埋藏着他与这个世界联系的完美叙述。置身于书丛之中,他有一种冒险的冲动,迷信某种不可思议的联想会把他领到美好的目的地。图书馆给了他一个明确的印象:上百万的书卷可能确实囊括了人类所有的经历和体验。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他常常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触,那就是外面的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一定可以在这片书海之中找到一种与之相应的文字表述。它们不是为了认识宇宙而创造出来的模式,它们就是宇宙的化身。梦想着对这些文字的重新组合可以解释那浩瀚无边的宇宙,真是很容易使人陷入到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之中,似乎宇宙形象的每个细节在这里都得到了文字的反映,从而获得了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