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陈思凝自「时空回响」公司脱离VR试验,冷汗淋漓,已是夜里十一时。系统异常将她困於1959年的模拟场景,彷佛时间裂缝将她拖入未知深渊。幸而哥哥陈宇航从公司兼职维护系统下班,顺道载她回家。车内,夜sE深沉,街灯闪烁,思凝思绪混沌,未及与宇航交谈,便抵达家中。洗漱後,她倒头便睡,梦中仍见外婆张丽芬的温柔笑容与笔记簿中那位同名同姓教师「陈思凝」的谜团。
清晨,yAn光洒入窗台,思凝醒来,握着笔记簿,心中百感交集。她决定暂时放下对同名教师的执着,专注感受外婆的时代。早餐後,她匆匆赶往「时空回响」公司,会议室内仅游晚修一人在场,康郁婕已因假期结束返回学校备课,虽暑假未尽,教师的职责召唤她先行离开。晚修调整设备,沉声道:「思凝,郁婕回学校备课,今日只有我陪同。系统已修复,试验从1960年1月延续,模拟1959至1960学年下学期,约两小时。你以新教师身份代课,见证卢秀美诞生,任务是融入教学并与外公携手代课,确保学生进度。」
晚修递上眼罩,提醒:「眼罩启动後将锁定,直到任务完成。若异常出现,系统将自动断开。」思凝点头,戴上眼罩,耳边传来轻微嗡鸣,随即进入模拟场景。
视野切换,思凝重回1960年1月华侨小学,教室内粉笔灰与书墨气味扑鼻,学生笑声清脆。外婆张丽芬站在讲台,淡蓝旗袍映着晨光,笑容温和:「思凝,新学期继续努力,孩子们都喜欢你的课。」思凝微笑,感受到1960年代的纯粹氛围:无电子教学设备,仅靠黑板与粉笔,却充满真挚联系。她已适应这简朴环境,讲述诗词时,学生眼中闪烁好奇,课堂充满生机。外婆的乐观感染她,彷佛时代的艰难被希望点亮。
时间快转至1960年3月底,外婆因临近生产暂离学校养胎,外公卢文辉与思凝接手她的班级。外公年近三十,清癯面容,眉宇间带着坚毅与沉稳,寡言少语,举手投足透着实事求是的气质。他静静整理教案,细心检查学生作业,务实的态度让思凝感受到教育的重量。同事们私语,外公总以行动说话,从不空谈理想,却能让学生信服。思凝与外公各教小四一班,合作备课《早发白帝城》。外公翻阅课本,指尖轻点李白的诗句,示意思凝注重诗的意境与节奏。思凝受其启发,设计教案以故事引导,将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壮丽景象化为旅人乘舟的画面,辅以黑板绘图,g勒江水与群山的轮廓。她准备提问引导学生,确保他们主动思考诗的意蕴。
课堂上,思凝站上讲台,娓娓道来:「想像一位旅人,清晨自白帝城出发,顺江而下,两岸猿声与青山相伴,舟行千里,一日抵达江陵。」她以粉笔g勒江流,学生们凝神细听,眼中闪烁好奇。一名学生举手问:「老师,旅人为何这麽急着赶路?」思凝微笑:「他或许心系远方的家,诗中的急切是对自由的渴望。」另一名学生问:「两岸猿声听起来好凄凉,旅人会不会害怕?」思凝答:「猿声虽凄,却是自然的回响,旅人心中有目标,便无所畏惧。」学生们点头,课後纷纷围上讲台,分享对诗的想像,有的说想乘舟远游,有的画下心中的江山。外公静立一旁,目光审视学生作业,偶尔点头,似对思凝的教学表示认可。思凝感受到外公务实的影响,课堂虽无科技辅助,却因真挚互动而生动。